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彭利铭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志求三友 心美四君——彭利铭书法作品集序

2012-12-11 17:43:02 来源:人民日报作者:张海 
A-A+

自作联:志求三友养吾浩气,心美四君共彼华光。(楷书) 

自作诗《北戴河雨后秋夜》苍松托清露,白水壮波涛。明月祥云护,心怀玉宇高。(草书)

  看过利铭先生即将付梓的个人作品集小样,令人欣慰,促人思考。利铭三十余载研学书法,今天将其成果汇集成册。这些作品中,有不少他自己撰写的诗、联。诗言志,书达意;书与诗、联相互辉映,相得益彰;特别是其中诗、书、画、联合璧的作品,虽不多,但很抢眼。这在过去也许不算什么,而至今日,年轻书家中有此综合能力者,为数不多,这在当今书坛,值得提倡。作品集中有不少大尺幅作品,除他擅长的行草之外,还有不少楷书作品,足以证明其勤奋刻苦,功底扎实。几十年来,他在书画界勤奋耕耘,无私奉献,得到社会广泛赞赏,作为同道,自然十分欣慰。而让我思考的则是作为各级书法组织者对有实力的中青年书法家如何去关爱、引导、扶持和举荐,而推新人、展新作、树新风,则关系到我们书法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记得1986年“河南中青年书家十五人‘墨海弄潮’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后,经谢冰岩老先生介绍,利铭来看望我,并受单位之托邀我和王澄、周俊杰、李刚田、陈国桢等到***纪念堂管理局作客。自那以后我们便有了一些书信往来,二十多年来彼此联系交往始终未断。时光如梭,当年的小伙子如今也己接近知天命的年龄了!但他还是那样热情、那样乐于助人、那样诚实可信,且日渐成熟。

  利铭素以行草面世,而今天我想先说说他的楷书。利铭告诉我,他少年时曾跟中央文史馆诸多前辈学书,从颜入手。刘炳森也特别叮嘱他一定不要丢掉楷书的研习。他平常虽以行草示人多,但始终坚持写写各种风格的唐楷,有时也读一读魏碑。看今天利铭所书的《三字经》、《千字文》、《前后赤壁赋》、《桃花源记》、《滕王阁序》等中楷长卷和《道德经》、《岳阳楼记》等大楷作品,乃至《陋室铭》等斗大字巨篇,都以颜书的严谨、端庄、伟岸为基调,参以欧字结构,雄健中见灵动,既守古人成法,也有个性表现。他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注入了当今的审美意识和自己的艺术理念,可以看出利铭是一个有思想、有追求、有见地的青年书家。

  利铭的行草书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时代气息,大开大合中追求大气磅礴,纵横跌宕中寻求凝练浑厚,笔酣墨饱、痛快淋漓。刘熙载《艺概》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利铭以行草为载体,渲泄情感,传递着学识素养,展现着精神风貌。在对立与统一的关系把握上更有其自己的方式和语言表达,长短大小、阔狭疏密、粗细浓淡,自然和谐,富有变化。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处处诠释着作者独具的审美取向和思想境界。

  利铭在他的求艺感言中这样写道:字要载道,方称之为学问。一个有思想、有志向的书家,要想不断提高自己的书艺,就必须在勤学苦练内功的基础上,广泛吸取多种营养和各姊妹艺术之精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读多了,又能融会贯通,字就自然会有书卷之气;而生活积累丰富了,就会不断找到创作灵感。这是他感悟出的道理,也是其成功所在。

  我想,利铭之所以能博观约取,展现出驾驭笔墨、把握巨制的能力,与他数十年来从事书画评论和美术理论研究密不可分。他将积累沉淀的美术概念和美术构成带入了行草书创作之中,逐渐形成一种有独特个性,自然而不可复制的笔墨线条情趣,使作品整体生动活泼,张弛有度,变幻有据,繁而不乱,简而不空。如今,利铭可谓成果累累,但我还是希望利铭保持那份对于生活与他人的热情与坦诚,因为艺术创作既需要十分的投入,也需要十分的冷静。投入才有激情,冷静才会客观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社会、认识传统,从而随着岁月和阅历的积累,逐渐达到人书俱老的境界。

张海: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常委

  (人民日报2013年01月06日第12版头条 北京晨报2013年01月24日C04-C05版)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彭利铭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